北京大学激光雷达(LiDAR)森林生态应用培训班(第十期)圆满落幕

2025年6月28-30日,北京大学激光雷达(LiDAR)森林生态应用培训班(第10期暨十周年庆)(以下简称“培训班”)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本次培训班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研究中心承办,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生态专业委员会、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生物多样性》、《遥感学报》和全国数字林草产教融合共同体协办。



本次培训班邀请了来自国内多家单位的13名知名学者和一线科研人员分享交流,来自北京大学、中科院多个院所、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等五十余家单位的200余名学员和专家学者以线下形式报名参加了此次培训。此外,线上直播也得到了广泛关注,观看人次达20000余次,得到了各地学员的热烈响应和广泛赞誉。


20250702175139416507806478.jpg

 参会专家学员合照

培训班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研究中心陶胜利研究员和南京师范大学马勤教授共同主持。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李培军教授致开幕词,他向远道而来的与会学员致以诚挚欢迎,高度肯定了培训班在激光雷达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方面所作出的积极贡献,同时鼓励学员们利用培训班这一优质平台,积极学习、深入交流,在学术探索中收获满满。随后,郭庆华教授回顾了培训班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从2015年第一期起,培训班累计为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近400家单位的1800余名学员,以及线上超过30000人次提供了技术培训与合作交流机会,借此十周年之际,向长期以来给予支持的专家、学员及合作单位致以衷心感谢,并展望未来,希望无人机激光雷达技术能更多行业带来创新与突破。

此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得到了遥感领域多位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在6月28日举办的培训班学术讲座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贵瑞院士,清华大学徐冰教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吴发云教授级高工,北京师范大学张立强教授谢东辉副教授,北京大学袁文平教授金哲侬研究员俞妍研究员郭庆华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曾也鲁教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李旺副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李林源副教授,中山大学李文楷副教授等专家学者围绕激光雷达等遥感技术研究的多个关键领域,带来了一场场精彩报告。专家们深入浅出的讲解、前沿独到的见解,不仅赢得了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更引发了热烈的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20250702175139422441308012.png

开幕致辞与专家报告

本届培训班延续了往届传统,以学术报告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6月29日主要进行了激光雷达技术应用培训,详细介绍了激光雷达原理及应用、空地一体化林业激光雷达数据采集案例和成像高光谱系统,演示了各类型近地面遥感传感器系统、LiDAR数据处理、林业参数多模态分析、林业3DGS技术及城市绿度评估。6月30日,介绍了基于Python的激光雷达数据个性化分析方法、森林生态结构参数提取、基于AI的大尺度森林生态结构参数制图,帮助学员掌握实用的编程技能,为今后开展激光雷达数据分析奠定坚实基础。


20250702175139429996004857.png

培训班讲解


20250702175139432732904000.png

20250702175139432732904000.png

培训班现场及问题解答


20250702175139455109604158.png

培训班室外演示及咨询


20250702175139439982204141.png

学员反馈

在培训班总结环节,培训班负责人郭庆华教授表示,激光雷达技术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蓬勃发展,期望每一位从业人员始终保持好奇心、进取心,紧跟技术发展步伐不断学习新技能。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员们收获颇丰。大家纷纷反馈,通过系统学习,对激光雷达技术理论、仪器操作及数据处理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这些知识和技能将成为他们未来科研工作的有力武器,为解决森林生态领域的实际问题开拓全新思路。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北京大学激光雷达森林生态应用培训班走过的十年,是探索创新的十年,也是硕果累累的十年。未来,培训班将继续秉持初心,汇聚各方智慧,为推动激光雷达技术在森林生态领域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期待与您在下一期培训班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