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所概况

      人类社会正处在大数据的信息化时代,全球变化响应、自然资源调查、生态环境监测、社会与城市的智慧管理、灾害监测与应急救援、行星探测等重大课题越来越依赖于空间信息的快速获取、智能分析和综合应用。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是在这样强烈的科学需求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被认为是继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之后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的第三大新技术。

 

  

  北大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是我国最早从事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与教学的单位之一,肩负北大测绘科学一级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二级学科的全校教学与科研工作。遥感所以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的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创新和重大行业应用以及创新性人才培养为目标,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外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遥感所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广博的创新能力,主持国家精品课程2门,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和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多篇;培养了400余名本科生、近500名硕士、200余名博士以及140余名博士后。

 

  

  

本所现有教职工34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双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高层次特聘专家(博雅讲席教授)1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1人、青年千人3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教授(研究员)15人、副教授8人、新体制长聘副教授2人、新体制助理教授4人、新体制研究系列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3人和教辅2人;博士生导师20人。现有地理信息科学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点、博士点,摄影测量与遥感硕士、博士点,导航与位置服务硕士、博士点,地理学和测绘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近年来,本所承担了多项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卫星导航定位领域的国家重点研发任务、973项目、863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大专项、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际合作等项目,年均经费近3000万元。从2000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20余项、国际发明奖、国家发明专利多项。近5年,在国际顶级遥感地信刊物如RSE、ISPRS、IJGIS、IEEE TGRS等年均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多位老师担任国际重要期刊主编与编委。

北大遥感所现阶段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1)遥感数据获取、信息处理与定量反演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微波遥感、高光谱遥感与激光雷达遥感关键技术,以及全球变化及水循环遥感、生态环境遥感、城市遥感、农业遥感、灾害遥感、行星遥感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推动遥感应用的精准化、定量化和智能化。

(2)地理信息科学基础理论、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地学大数据与高性能计算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研发,数字地球/智慧城市和数字矿山等应用研究。

(3)卫星导航系统及应用服务的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以及空间位置服务、智能交通、精准农业、室内导航等应用研究。

(4)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导航定位的技术集成和综合应用,以及时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 

  近年来,北大遥感所承担了多项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卫星导航定位领域的国家973、863、科技支撑计划、重大专项、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际合作等项目。2000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部委级科技奖15项、国际发明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多项。主持国家精品课程2门,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1篇,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多篇。

  北大遥感所以培养高水平创新型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人才为宗旨,注重培养学生扎实而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适合到信息与通讯、城市与区域规划、国土、环境、交通、旅游、航空航天、公安、军事、海洋、水利、测绘等众多领域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IT企业从事相关科研、教学、技术开发与管理等工作。建所30多年来,我所已培养了300余名本科毕业生、340余名硕士、180余名博士以及120余名博士后。

  北大遥感所一直致力于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马里兰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克拉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滑铁卢大学、新布朗斯瑞克大学、西安大略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等,建立了人员互访与学术交流机制,扩大了北大遥感所的国际学术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