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本科生3S野外综合实习工作顺利完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深入野外,亲身实践,课堂上抽象晦涩的专业知识在现实中得以运用,课本上不能反映的问题得以发现解决。此次教学是地理信息科学本科生最为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既是同学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也是对过往所学知识的一次全方位深化理解和运用。

2022年8月中旬至9月初,北京大学遥感所组织开展了2022年度本科生3S野外综合实习。本次实习为期21日,2020级本科生共计19人参加学习。实习担任带队老师有田原、范闻捷、任华忠和曹振刚。实习路线为北京市稻香湖地区——门头沟区斋堂、东灵山、小龙门林场地区。实习内容涵盖了3s学科的主要知识单元,总体分解为包括稻香湖地区自然环境考察与遥感影像解译、斋堂地区地貌与土壤类型考察、东灵山地区土壤与植被垂直分带性研究等。目前3S野外综合实习已经圆满结束,同学们在此次学习中收获颇丰。 


实习前准备

为保证实习的有序开展,老师们在实习开始前对实习区进行了充足的踏勘和准备工作,确保了实习路线、学生宿舍等安全无虞,准备了药品以及实习所需教学用具。

8月15日,老师于遥感楼517室对整个实习做了简单说明,并对之后马上要展开的稻香湖地区的实习要求、实习要点、实习安排、实习用具使用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同学们根据老师要求进行了分组并以组为单位确定了分工。


上庄、稻香湖地区实习

8月16日—8月17日,在田原和任华忠老师带领下,同学们对稻香湖地区进行了生态环境和遥感解译实地考察,共踏勘16条路线、50余个观察点。通过实地讲解,同学们对于如何根据遥感图像的形状、大小、纹理、分布关系等进行遥感目视解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于稻香湖地区的生态状况、土地利用情况等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三元农场处,任华忠老师详细讲解并演示了光谱分析仪的用法,同学们也根据老师所讲分组进行了典型地物光谱测量。

1.jpg

田原老师现场讲授

2.jpg

任华忠老师现场指导遥感解译

3.jpg

稻香湖考察地区——京西稻田

4.jpg

同学使用光谱仪测量参考版反射率


斋堂-小龙门林场-东灵山地区实习

8月23日—8月25日,同学们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校外实习。根据学习资料和范闻捷老师的现场示范,同学们对制作土壤剖面、剖面的观测与采样、土壤剖面的观测分析方法等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进行了尝试,对土壤的种类、性状、特性、垂直分布等有了更深的认识。

斋堂地区的地质地貌有很明显的特点。田原老师基于地形图介绍了山地、夷平面、沟谷、台地、阶地、平原等主要特点、形成过程、人类对其的影响和应用等。同学们首先在斋堂镇天仙庙处对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二级夷平面、三级夷平面进行了观察,随后师生登上了马栏台二级阶地进行进一步的体会。

5.jpg

范闻捷老师讲解土壤剖面相关工作

6.jpg

天仙庙处观察斋堂地区地形地貌

灵山为北京最高峰,主峰海拔2303m,气候特征为典型的山地气候,具备暖温带较好的垂直带谱,植被与土壤在暖温带具有代表性。此次调查路线为下马威—五指峰—主峰峰顶—东灵山停车场,总里程9.3公里,海拔上升992米,全程历时9时48分。因为登山前天刚刚下雨,天气并不炎热,可山路崎岖,登顶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师生最终齐心协力完成了徒步登顶。行进过程中,老师们对东灵山的典型植被种类、典型地貌等进行了讲解。同学们也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了林线、高山草甸,完成了山地棕壤、生草化棕壤与亚高山草甸土等典型土壤的取样观察。

7.jpg

准备向五指峰冲刺

最后,我们前往了森林浴场,并在森林看护瞭望塔处观察了整个林场,对于小龙门林场生态系统的构成、过去的发展以及未来的规划、人对生态系统发展的影响程度有了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


整理、总结、展示

野外实习结束后,同学们开始对实习考察内容进行整理、汇总,按照要求撰写综合实习报告、绘制遥感解译地图。9月10日,所有同学提交了野外实习综合报告和野簿。9月12日,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于遥感楼517室进行了野外实习遥感解译的答辩报告,并在之后根据老师建议对最终成果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与完善。

通过本次实习,过去两年在学院课堂中所学知识真正地能够在现实中得以运用,同学们的知识体系得到了一次深化与融合,对于3S应用技术及相关野外工作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深刻认识到了详细的野外考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缜密的科学逻辑在学科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本次实习,同学们得以走出教室,走进山川,团结协作,携手共进,相信每一位参与北京大学2022年3S综合实习的同学,都有一份特殊的收获,将是他们今后难以忘怀的学习经历。

81.jpg

师生在灵山山顶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