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球变化水循环遥感青年论坛成功举办

      2019年5月25-26日,由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以下简称北大遥感所)主办的“第一届全球变化水循环遥感青年论坛”在北京大学遥感楼517成功举办。来自全国30个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百余名优秀青年学者相约博雅塔旁共聚未名湖畔,针对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水循环要素遥感反演、分析与应用开展学术交流与讨论。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李培军教授以及遥感所领导等出席了本次论坛开幕式。

论坛开幕式由北大遥感所崔要奎老师主持。李培军书记在致辞中向参加论坛的青年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针对本届全球变化水循环遥感青年论坛,李培军书记指出遥感在水循环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充分肯定了北大遥感所在水循环遥感方向的发展优势和巨大潜力,表达了希望本届论坛开个好头、并一直办下去,力争成为国内外青年学者相互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的期望。最后,李培军书记鼓励参会青年学者充分交流并加强学术碰撞,同时预祝本届论坛成功举办。

1.jpg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李培军教授致欢迎辞

本届论坛邀请了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风暴分析预报中心的薛明教授与参会青年学者进行交流,薛明教授应邀做了题为“强对流天气定量降水预报”的特邀报告,就全球数值天气预报原理以及强对流天气极端降水预报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就报告内容与在场青年学者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本届全球变化水循环遥感青年学术论坛围绕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水循环要素遥感反演、分析与应用等主题,共安排六场学术报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宁波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邯郸学院、地球信息科学学报、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北京雨根科技有限公司等35名报告人就全球背景下的水循环遥感要素反演、水资源演变机理与高效利用、水旱灾害形成机理及防灾减灾、水生态与水环境演变规律及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分享了研究成果与科研经验,探讨了前沿问题和领域动态。

2.jpg

薛明教授做特邀报告

5月25日上午,来自清华大学水利系的杨雨亭博士做了题为《Relating radiation,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evaporation over saturated surfaces》的报告,就地表辐射和地表温度计蒸散发的过程及其算法进行了深入探究;来自北师大水科院水安全所的赵长森博士进行了题为《遥感监测河道径流》的主题报告,针对河道径流研究的国内外研究趋势提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瓶颈,介绍了在不同实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流量测算的方法和模型,并分享了在西北内陆区、东部半湿润区及缺资料区等不同条件下的遥感流量计算方法实例;来自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宋立生博士做了题为《土壤蒸发和植被蒸腾遥感估算与验证研究》的报告,对流域尺度土壤蒸发和植被蒸腾遥感估算与验证进行了详细讲解,分享了其应用多种遥感、气象等数据通过DTD (Daul Temperature Difference)模型对土壤蒸发和植被蒸腾及其时空分布格局的研究;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徐同仁博士做了题为《地表水热关键参量的遥感估算与真实性检验研究进展》的报告,主要讲解了基于数据同化的地表水热通量估算与验证,并就黑河流域的研究案例进行结果分析和探讨;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地球信息科学学报》编辑部的耿艳辉主任做了题为《<地球信息科学学报>办刊进展》的汇报,从刊文方向、引证指标、发展举措等多个方面对该刊的当前情况进行了介绍,表示将以本届论坛主题开展一期专刊,欢迎各位青年学者踊跃投稿;来自中国水利电科学研究院水利所的张宝忠博士做了题为《基于遥感的作物用水信息空间尺度提升及优化》的报告,从其研究的意义目的、国内外进展及研究思路和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报告中介绍了AquaCrop模型并结合GIS进行了盈科灌区分布式作物模型的构建与验证,并分享了中游绿洲分布式作物模型的构建及分析;来自中山大学的熊育久博士做了题为《蒸散发反演不确定性及应对策略》的报告,探讨了如何准确定量并分离蒸散发的问题,并提出了其研究方法和理论,并对其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分享了可免费开放使用的三温模型蒸散发反演系统工具;来自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的卢静博士做了题为《遥感水分收支在水资源评估应用汇总的潜力分析》的报告。来自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的柯樱海博士做了题为《近32年永定河流域水库水域面积变化遥感监测及驱动因素分析》的报告,对其研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享了1985-2016年水库水域面积变化遥感监测的方法和结果,并对水库水域面积变化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来自北京大学的崔要奎博士做了题为《区域尺度植被降雨截留遥感估算研究》的报告,对植被降雨截留的遥感估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由植被的降雨截留过程及效应,引入Gash Rainfall Interception Model,发展了区域尺度的RS-Gash植被降雨截留模型,并重点介绍了基于遥感观测和统一模型反演植被面积指数(VAI)和覆盖度的遥感方法,并分享了模型计算理论及结果。

本环节由清华大学卢麾博士、南信大刘毅博士和北师大徐同仁博士分别主持。

3.jpg

杨雨亭

4.jpg

赵长森

5.jpg

宋立生

6.jpg

徐同仁

7.jpg

耿艳辉

8.jpg

张宝忠

9.jpg

熊育久

10.jpg

卢静

11.jpg

柯樱海

12.jpg

崔要奎

5月25日下午,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李思恩博士做了题为《滴灌对农田小气候和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的报告,介绍了滴灌的灌溉方式对于农田小气候和作物生长造成的影响以及机理分析。来自宁波大学的孙伟伟博士做了题为《Quantifying sub-pixel surface water coverage in urban environments using low-albedo fraction from Landsat imagery》的报告,介绍了一种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的亚像元水体提取指数的方法。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贾坤博士做了题为《全球植被覆盖数据集》的报告,介绍了植被覆盖度对于全球水循环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全球植被覆盖数据集的建立工作。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姚云军博士做了题为《全球陆表蒸散数据集》的报告,介绍了团队正在研发的高精度的全球陆表蒸散遥感产品的相关情况,欢迎各位青年学者使用。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程洁博士做了题为《Thermal-infrared Quantitative Remote Sensing: Algorithm development and data Production》的报告,介绍了热红外地表温度反演算法改进以及产品研发的工作。来自北京雨根科技有限公司的杨波做了题为《通量监测研究进展》的报告,从测量仪器为切入点,介绍了通量监测的研究现状。来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刘毅博士做了题为《被动微波植被指数在亚马逊森林干旱研究中的应用》的报告,介绍了依据被动微波植被指数对亚马逊森林2005年和2010年的两次大规模干旱进行的研究。来自天津师范大学的马美红博士做了题为《基于机器学习(LSSVM)的山洪风险评估-以云南为例》的报告,介绍了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域使用LSSVM方法进行山洪风险评估的相关工作。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陈少辉博士做了题为《频域四维蒸散同化研究》的报告,介绍了在陆面过程模型中对于蒸散数据的模型数据同化工作。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范兴旺博士做了题为《卫星遥感NDVI数据一致性问题与交叉定标方法》的报告,介绍了传感器定标和数据交叉定标的相关工作。来自北京大学的王胜蕾博士做了题为《基于MODIS水色指数的全球大型湖库营养状态遥感监测》的报告,介绍了基于FUI的水体营养状态评价方法。

本环节由清华大学杨雨亭博士、中科院地理所唐荣林博士、中国农大李思恩博士和中国水科院张宝忠博士分别主持。

13.jpg

李思恩

14.jpg

孙伟伟

15.png

贾坤

16.jpg

姚云军

17.jpg

程洁

18.jpg

杨波

19.jpg

刘毅

20.jpg

马美红

21.jpg

陈少辉

22.jpg

范兴旺

23.jpg

王胜蕾

24.jpg

韩瑽琤

5月26日上午,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研究所的韩瑽琤博士做了题为《哥德堡地区基于无线通讯网络的水汽密度监测分析》的报告,探讨了使用微波链路测量降水技术的原理与前景;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杨永民博士做了题为《基于遥感和陆面水文模型的中国陆地蒸散模拟研究》的报告,探讨了基于VIC模型模拟的蒸散产品的合理性;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王怿璞博士生在《利用新型微博植被指数反演地表蒸散》的报告中提出了基于微波植被指数(EVDI)估算蒸散的方法,其结果具有较好的精度;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徐自为博士以《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为主题,介绍了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的基本情况、运行与维护情况、数据发布和共享方式,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广泛关注;来自北京大学的李欢博士做了题为《基于多源遥感的南极海冰厚度体量及青藏高原冰川范围提取》的报告,提出一种高效地海冰厚度参数反演方法和环南极数据集;来自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的孟春雷博士做了题为《遥感结合陆面模式描绘地表变化》的报告,围绕遥感结合陆面模式中所起作用及其应用展开讨论;来自邯郸学院的马燕飞博士在题为《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黑河中游绿洲农田耗水率研究》中讨论了利用多源遥感数据估算逐日田块尺度地表蒸散发的方法及其应用于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参考价值;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谢先红博士做了题为《中国三北防护林区水文演变与驱动分析》的报告,探讨了该区域气候变化趋势、水文演变及其影响因素;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郑龙群博士生在《重力卫星揭示的我国东北与华北地下水消耗差异及其对农业水资源管理的其实》报告中介绍了GRACE卫星反演地下水的方法和农业地下水开采量的情景模拟;来自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甘国靖博士做了题为《双源遥感蒸散发模型的阻抗网络优化研究》的报告,介绍了双源模型框架内重构阻抗网络并利用LST进行参数优化的方法;来自北京大学的陈曦博士做了题为《地表河网拓扑信息遥感提取与动态监测研究》的报告,介绍了地表河网拓扑信息遥感提取的方法及其应用。

本环节由北京城市气象研究员孟春雷博士、北师大谢先红博士、中科院大气所韩瑽琤博士和北京大学崔要奎博士分别主持。

25.jpg

杨永民

26.jpg

王怿璞

27.jpg

徐自为

28.jpg

李欢

29.jpg

孟春雷

30.jpg

马燕飞

31.jpg

谢先红

32.jpg

郑龙群

33.jpg

甘国靖

34.png

陈曦

35.jpg

与会人员热烈的学术交流

全球变化水循环遥感青年论坛于今年首次举办,计划未来每年举办一次。论坛旨在加强水循环遥感领域青年学者的交流和合作,探索全球变化背景下水循环遥感新理论与新方法,促进水循环遥感研究与应用的国内外合作与交流。

36.jpg

论坛参会嘉宾遥感楼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