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大数据”研讨会成功召开

2018年11月24日,由刘瑜教授、林沂研究员团队和中科院植物所郭庆华教授团队共同组织的“生态大数据”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遥感所如期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林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腾讯公司等二十余家高校、研究所和企事业单位的8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围绕生态和大数据结合的当下热点进行展开,针对大数据支持下开展生态研究的新视角、新理论、新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开幕

北京大学地空学院党委书记李培军首先致开幕词,介绍了与会专家和会议背景,代表北京大学地空学院对各参会人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十二位专家学者先后进行了主题报告。

图1  李培军书记致开幕词

专家报告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郭庆华研究员报告题目为 “生态大数据的几点思考”。他从科学大数据入手,分析了生态大数据的战略地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生态大数据的获取、分析、应用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众源生态数据、多平台辅助生态大数据获取、多源数据融合、生态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大数据时代的计算能力等九个方面内容的思考心得。

图2 郭庆华研究员进行主题报告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扬建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基于多源数据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时空格局及驱动要素分析”。基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这一现实问题,为了服务于国家退牧还草的战略政策,监测并分析草地退化和草地沙化现状和趋势,介绍了利用高分遥感监测高寒草地鼠兔洞密度及空间分布、沿高寒草地退化梯度植被覆盖度及物种组成变化、高寒草地羊群密度及空间分布方面的研究成果。

图3 张扬建研究员进行主题报告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何洪林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数据融合研究进展”。阐述了生态大数据时代模型数据融合的重要作用,模型数据融合方法作为桥梁有机整合大量多源的观测数据和碳循环过程模型,优化模型结构,可有效降低碳循环模拟的不确定性,是准确估计和预测生态系统碳通量时空变化的有效手段。

图4 何洪林研究员进行主题报告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唐志尧副教授的报告题目为“中国陆地植物群落碳、氮、磷功能生物地理学”。阐述了兴起于大数据时代的功能生物地理学如何推动生物地理学在陆地生态系统响应全球变化,中国陆地自然生态系统植物各器官之间的养分含量遵从相关生长关系,以及提出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可能会通过提高其叶片氮、磷生产力来增加总初级生产力这一前沿问题。

图5 唐志尧副教授进行主题报告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杨军副教授进行了题为“城市生态研究中大数据的应用思考”的报告。从城市生态学角度出发,阐述了为什么需要大数据、大数据应用的进展及大数据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大数据在城市生态研究领域的广阔前景。

图6 杨军副教授进行主题报告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李新研究员的报告主题为“陆地表层系统模型与观测的融合”。介绍了数据同化在大气、海洋、陆地等多领域的应用,展示了国内近期陆面数据同化方面的一些新进展。提出观测和模拟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两种基本手段,而数据同化是观测和模拟集成的新的方法论。

图7 李新研究员进行主题报告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白玉琪副教授报告主题为“全球变化科学领域的信息基础设施”。针对全球变化科学数据的采集、管理、分析、理解及重复使用五各方面面临的问题,通过国际上一些可行的典型案例,对全球变化信息基础设施的构建提出了有效的新颖思路。

图8 白玉琪副教授进行主题报告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赵晓倩的报告题目为“生物多样性数据共享平台—NSII和BioONE”。介绍了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NSII)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平台(BioONE),从2003年开始建设到开放共享到如今的数据分析挖掘,展示了丰富的生态、物种等数据库,以及近期的数据产品。

图9  赵晓倩进行主题报告

 

北京大学地空学院林沂研究员报告题目为“基于遥感数据的环北极生态系统物候多样性受降雪驱动模式分析”。通过对基于环北极遥感产品的生态系统尺度物候多样性技巧性分析,发现其年际变化趋势和受降雪驱动的模式,例证了当前该方向由数据有偏性分析至贝叶斯估计等的进展,并且提出了该领域面临的后续挑战和发展方向。

图10  林沂研究员进行主题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程昌秀教授报告题目为“隐藏在地理大数据背后的复杂性”。通过近40年全球极端高温事件时空转型过程与关键节点探测以及基于的全球板块运动动力探索这两项工作,引出了在新时代地理学对地理数据分析提出的新要求,重申了“经天纬地:论学科;格数明理:育人才”的理念。

图11  程昌秀教授进行主题报告

 

腾讯地图大数据实验室郭殿升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多维和流动大数据的空间模式识别”。从大数据运用分析的角度,以美国为例介绍了利用twitter数据调查方言的区域分化,并展示了将其运用到世界范围的良好效果,为大数据的运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介绍了腾讯平台覆盖广、精度高的时空大数据库,以及在社会科技发展中可提供的资源内容。

图12  郭殿升教授进行主题报告

 

最后,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刘瑜教授做了题目为“对于地理空间大数据的十点看法”的总结报告。指出大数据提供了一种观察手段,为地理研究打开了一条“由人到地”的研究路径,尽管已有研究表明大数据并不会带来全新的发现,但是大数据在揭示异常、量化常识方面有其重要价值,由于地理大数据的有偏性,在大数据时代也不能忽视小数据,最后刘瑜强调了此大数据分析离不开地理学思想之“根”。

1853454123.jpg

图13  刘瑜教授进行主题报告

闭幕

本次研讨会的四个主题报告环节分别由唐志尧、郭庆华、林沂和刘瑜主持。刘瑜最后对本次会议内容进行了总结,并且希望能与大家共同努力,在生态大数据领域的研究中取得更好的成果。最后,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带来的精彩报告。

图13  与会人员合影